《石壕吏》中为什么杜甫没有被捉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21:28
《石壕吏》中官兵连夜捉人,连老翁妇孺都不放过,老翁爬墙逃过了,老妇人被捉走了,杜甫当时在场,他为什么没有躲,却什么事都没有,还可以第二天跟老翁话别?

因为当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上任司功参军的路上,因为他也是官,所以官吏不抓他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当时官员的服装和老百姓是有区别的,官兵一看就知道是个官。

果然很有想法!!我读书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这个问题呢!
除了文学创作也可以想象他就躲在屋里,逃过一劫嘛!

这是文学创作啊~~~~

再说就算他真在场,也没人抓他!因为自清雍正以前,官员,士绅是不当差纳粮的,就是说你如果有功名,哪怕是个秀才都不用当兵或交税,人家杜老师怎么说也是在当过几年官的.所以就真在场也不怕.

人家当官的,而且是举人,应该不用去当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