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的《相忘于江湖》写于何时?她的哪本文集中收录此文?或者此文被何种刊物收录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03:24

台湾散文家往往天份极高,笔下的文字更是清新脱俗,出水芙蓉一般,确有大陆作家所不及处也,这大概与台湾没有发生文化断裂的革命有关,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水土养分,故唯美文学在此地源远流长;雅者如余光中、张晓风、许达然等,皆为一代大家。近年来又冒出一些新生代散文作家,譬如简媜吧,其散文别具一格,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洗尽铅华,独具慧眼,以卓越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常有惕然惊心的刻画,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种寒意也。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

  简媜(1961——)台湾宜兰县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佛光山翻译佛经,后任职广告公司及杂志社,卸职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主持大雁出版社。著有散文集多种,包括《水问》、《空灵》、《梦游书》、《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七个季节》、《私房书》、《浮在空中的鱼饼》、《下午茶》、《胭脂盆地》等作品。简媜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媜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念。

  “‘三月的天书都印错,竟无人知晓。’这是简媜散文名篇《四月裂帛》的开头,几年过去了,依然记忆如新。最初接触到简媜散文是她的那篇《渔父》,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是在一本散文年选上看到的,那时给我印象极深,我以为这样情感浓烈、文字诡谲的散文简直和李黎的《悲怀二简》有得一比。我曾经有一个近乎偏激的论断:大凡学中文专业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总摆脱不了一股雕凿的匠气。”但简媜的文字显然是个例外。惟其例外,才显出简媜特立独行的另一面。“我想挣脱”——简媜如是说。惟有挣脱,才能打破传统散文之常规。

  以往对简媜散文的评价一般是认为其:“就题材看,她写爱情,写童年,写故乡;所有这一切与别的女作家没什么不同。但简媜在人们熟知的天地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她向更深的女性潜意识深处开掘,大胆而成功地写‘恋父情结’。”(楼肇明语)其实简媜散文的独异之处在于她直面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生存困境,这是简媜的生活现场。同时,简媜接续的是台湾散文中对现代都市病态的世风人情昭揭的母题。作为现代都市的宦游人、漫游者,简媜时时刻刻准备怀着梦想流浪。而文字则是梦游者的天堂,“它篡改现实,甚至脱离现实管辖。”(《梦游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