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梗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23:51
不超过一百字。

  1. 梗概:

            《红岩》它主要叙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2. 《红岩》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山城重庆仍笼罩在蒙蒙大雾之中。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一批革命志士正面临黎明前的黑暗。由于敌人残忍实施“提前分批密裁”的屠杀计划,我地下党领导人江姐等人被杀害。
文中描写的斗争生活异常丰富和复杂,有重庆地下共产党的斗争、农村斗争、华蓥山游击队的斗争和集中营里的斗争。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以及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集中营,各条战线交叉,形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红岩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