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最新发展情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24:38

上面贴的真是废话
人家问最新进展,你贴的什么
不过我也不清楚
只知道RNA的研究好像很热门,还有DNA的超二级结构

人类基因组都多少年了,已经到了生物信息学时代了。

核酸产业已经存在近半个世纪,核酸类物质的应用面不断扩大,是个不争的事实。

1.核酸产业从日本开始

早在1913年一位名叫小玉新太郎的日本化学家便分析出鱼干里的鲜味成分是一种核苷酸的钠盐。20世纪50年代,日本即开始出现以核苷酸的盐类为主要成分的助鲜剂。后来一批日本科学家在微生物中提取出分解RNA的酶,用这种酶分解从酵母菌得到的RNA可以廉价获得核苷酸,同时发现助鲜核苷酸和早已广泛使用的味精相配合可以大大提高鲜味。于是在日本出现了所谓“强力味精”,并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核苷酸类助鲜剂的大量生产和核苷酸的用途的不断扩大,在日本首先形成了核酸产业。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日本科学家又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得到了能够直接积累大量核苷或核苷酸的各种微生物,产品先后应用在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的生产中。到70年代中期,仅用做助鲜剂的核苷酸年产量已超过3000吨,当前日本的核酸类物质的总产量已经超过5000吨,产品种类已经达到上百种,由于主要用作生产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原料,产值也大大提高。

2.我国的核酸类物质研究和应用具有实力

我国的核酸类物质的研制开始于1964年。当时我国的味精工业已经颇具规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面对“强力味精”的挑战,我国科技工作者独立研制了助鲜剂核苷酸,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已经实现了核苷酸的工业化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积极进行核苷酸分离提取工作。科学工作者利用微生物发酵工厂的副产品,从含有丰富核酸的微生物细胞中大量制备了各种核苷酸。此后,我国许多单位开展了核酸类物质的研制与应用开发,今天人们已经熟知的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和肌苷等药品,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我国还研制成功抗病毒的药物聚肌胞(由两种核苷酸的许多分子聚合而成的非天然核酸),是我国独创的产品。

80年代初,学术界和舆论界曾对核酸类物质的医用效果提出过怀疑,相关的产业也曾受到过一定程度的冲击。当时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