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废了中国的古体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23:55:07
既然我们上学都在学古诗为什么不教我们怎么做诗呢?感觉有点奇怪
我说的所谓的"废"的意思是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有古体诗歌的发展了,至少没有写古体诗的大诗人出现.难道古体诗要在中国的文化中灭绝了吗?我们对李白杜甫推崇倍至,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做古体诗,也没有人教古体诗了.老是说要振兴中华而中华文化的传统诗歌没有人继承.这是不是很奇怪啊?要说白话文,那李白说的话和屈原说的话难道是一样的吗?以现代人说白话来解释我觉得不妥.

看看下面的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唐诗宋词不仅铸造了我国文学史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对中国最为推崇的无可争议的高峰之一。而自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主要倾向是以革命的名义提倡白话文,倡导新诗,模仿苏联和西方诗歌翻译文本的断句体盛行,唐诗宋词被贬为“旧体诗”、“古体诗”,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振兴、发展和创新。虽然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许多老一代人和一部分中青年诗歌爱好者也写格律诗,但诗坛和某些主流舆论非此。尤其自八十年代以来,以散文化的自由的反语法的语言表现“朦胧”的、“灰色”的、“超意识”的乃至“肉体”的自由诗轮番过场,却带来如今的诗歌界被社会的空前冷落。“新文化”的功绩和“新诗潮”的冲动当然有值得肯定之处,但就对待中华国粹的传统诗词而言,是一个倾向压制一个倾向了!
我从小爱背唐诗,几十年静观诗海、研思不辍,因而很早就对把传统的格律诗说成“旧体诗”不愿苟同。我国的格律诗词至少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先贤们以聪明与智慧将方块字排列整齐,既讲究涵意、精绝、比拟,又形成娱人、悦耳的声调变化,创造了完美的艺术规范和表现人的情感及对客观世界高雅反映的优势,我们中华子孙理应世代传承、发展和创新。而相当多的新诗模仿苏联和欧美诗歌的翻译形式,显然从一开始就走向误区。殊不知,英语和俄语诗歌的原身也是讲究其音韵和字母拼排规律的,凡研究过英国的布莱克、雪莱、华兹华斯,美国的弗洛斯特、艾洛特、惠特曼和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等大师原作的人,无不认为他们的诗歌语言也是精彩地运用了本语种的韵律。据可靠资料披露,毛泽东主席曾在五十年代就在一次会上公开表明:“现在的新诗不能成形,没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这也说明诗歌界早就该对如何继承、发扬我国古典诗歌讲究韵律的好传统、怎样革除自由诗的弊病引起警觉和反思了!
唐诗宋词并没有终结汉语诗歌的发展,她为后人提供了学习、模仿、借鉴、创新的好榜样、好基础。我在《新世诗》的扉页上大书一对是:“前人未绝诗之路,敢游九天写新图。”就是表达了我们当代诗人应有的观念和志向。我认为新诗和格律诗(宜简称“中诗”)应象人的两条腿那样同步前进。唐宋以来,大凡盛世(如康乾盛世之时),都涌现过诗词创作流行的高峰,清帝乾隆就是诗词创作的高手。当今更是现代化的盛世,本人祈盼早日出现一场振兴国学、发扬国粹、弘播中诗的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