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解释 学业抑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12:47:23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抑郁的一种类型“学业抑郁”,也就是所说的“心境抑郁状态所致的内动力缺乏”……听起来很复杂!
想了解一下科学的解释
我希望更偏向于生物学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因刺激过剩或兴奋过度而产生一些精神恍惚的副作用,脑功能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障碍,学生群体也同样如此,随着学业与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失眠、抑郁、自闭成为学生群体的常见病。

  另一方面,由于春季气压低,更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失眠、抑郁患者多表现为睡眠质量差、郁郁寡欢、神思恍惚、幻觉幻听等,部分症状严重的学生患者不得不辍学在家,个别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甚至有自杀倾向。

  大学生自杀有各种原因。有的是由于感情受挫;有的是由于学习失败,有的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幸,就业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过不了关。为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那么低呢?

  一、 学校有责任。

  大学生自杀,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尤其需要认真反思,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学生自杀的重大原因。而学校制度体制及教育理念的缺陷,也极易造成学生思想的迷失,并最终引发他们严重的价值错位问题,一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倘若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就可能产生自杀冲动。另一方面,是高校的应对机制尚不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还在建设之中,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二、 家庭的责任更大。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极为重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杀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家庭教育的不成功,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较强,情商低,适应能力极差。对自杀的大学生的父母的调查表明,不少父母对孩子爱的太过分。家庭出身与自杀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应看到一些家庭与自杀的统计结果似乎有分层的显著差异,那是因为“家庭教育造成的自我定位与社会认知是否协调造成的”。

  三、 社会也有责任。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打下烙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目前,在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谁家的孩子有了心理疾患,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或者不惜花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