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穿针是什么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58:57
汉朝的七夕节。有个“望月穿针”是什么典故?他那里的穿针是怎么来玩的?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夕一步一步成为古时女性表达自己的一个极具有性别意义的节日。除了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外,七夕节在民俗节日中的主要内容还是“乞巧”活动,一般都有祭拜牛、女二星的礼仪,如在星光下设供桌,祭品有瓜果、茶浆、面点等。乞巧的方法可以分作三类:一类是“求巧”。希望织女“与之巧”,纺织缝制时手目麻利,得心应手。一类是“卜巧”。《东京梦华录》中说,七夕乞巧时“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若网圆正,谓之得巧”。以这些方法来卜问巧拙,显然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一类是“赛巧”。年轻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比赛穿针引线,比赛绣花,看谁心更灵手更巧,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节日娱乐活动。如柳挥《七夕穿针》“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二句,写的虽然依旧是女子在月光下迎夜凉穿针孔缝衣衫一类活动,却把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侠洽,天衣无缝。柳永咏七夕《二郎神》词“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握相亚”的“运巧思”主要指在古代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月下风中穿针也不是很容易的,要讲究技巧。

厉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呀!我们需要不断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发扬!像"头悬梁,锥刺股"等,我们一定有领会其题旨和寓意!

http://liminhui.blogchina.com/liminhui/5314480.html

中秋节的妇女们对着月光穿针,穿得最快的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