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由历史故事而来的成语5个,并写出他们的词语解释。```l老师布置的作业`谁帮帮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04:44
收集由历史故事而来的成语5个,并写出他们的词语解释。```l老师布置的作业`谁帮帮我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 ?八佾》载: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諡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諡号。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

班门弄斧

古代有一个建筑和雕刻技术非常高超的人,名叫鲁班,木匠行里尊称他为祖师。传说他曾用木头制作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能够在空中飞翔三天不掉下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当然显得有些自不量力了。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东山再起

东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谢安,他不仅才学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不愿意做官,开始他做个著作郎,不久便以病为理由辞官。他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召他做吏部郎,他拒绝了。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