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知识在大脑的哪个部分存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6:51:57
有人说,人的知识存于大脑里,但把人的大脑切开以后,里边全是血和肉,没有哪个部分可以贮藏知识和技能。请问各位:知识到底存在哪里?

大脑如何储存记忆?可以想象的出,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分子、途径。现在,一项新的研究通过对神经元进行深入研究,弄清了大脑如何更新制造新记忆所需的分子的机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的这一发现是12月22日Neuron杂志的封面故事。 在新研究中,通过对培养的处于生活状态的大鼠细胞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明显的证据来推翻之前认为的有关突触上的受体一直被细胞中的“库存”补充替代的假说。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突触受体相对比较稳定,在被替换掉之前能够存活16个小时之久。
全文请见: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5-12/2005122795017.htm

有人说,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胶水”。每个人心中的某个角落,总有某些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往往和悲欢或恐惧等事件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发生记忆、如何储存记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科学家们主要围绕两类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一种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记忆在大脑中是如何组织的?另外一种是,记忆的编码、储存、读出和遗忘是如何实现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合作,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卓敏教授、李葆明教授以及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姜奉钧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对恐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
李葆明教授告诉记者,通俗一点讲,也就是说恐惧记忆到底能否形成,位于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nr2b”受体起了决定性作用。假如大脑前扣带皮层神经元“nr2b”受体“睡觉”了,不能发挥作用时,恐惧记忆也就不能形成。
那么,如何让“nr2b”受体“睡”着呢?科学家采用了现成的研究工具。一种办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因为如果“nr2b”受体要发挥作用,那么其蛋白质就必须进行转录、翻译,但是如果破坏蛋白质翻译这一环节,“nr2b”受体就不能发挥其原有功能;第二种办法是,通过药理学手段把“nr2b”受体的活性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