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一词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3:03:22
答对有赏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于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蒉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拭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费喷。责馈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死于公元前480年。他是孔子的早期最著名的弟子,他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泽华夏,他位列十哲,世称先贤。被仲氏尊为始祖,仰为旗帜,感召后人修身治世、忠勇报国。

第一章 家世渊源

第一节 上自轩辕

一九0四年(清光绪年间)出版的《仲里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八年七月三日观看唐以前的姓源著作《万姓录》时曾说:“朕观诸谱,仲氏最古,上自轩辕,下逮子路”。

据传仲氏祖先本姓姬,是帝喾(号高辛氏)的后代。帝喾是轩辕黄帝的曾孙,皇帝为姬姓,所以仲氏可以溯源至轩辕黄帝。高辛氏才子八人,其仲(排行老二)曰堪。子孙遂以仲为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辛是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叔豹、仲熊、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从前高辛氏有才能强的子孙八位……他们忠诚恭敬、勤谨端美、周密慈祥、仁爱宽和、天下的百姓称之为八元)商有仲虺为汤王左相。至周时,有名相仲山甫,周宣王封他为樊侯。(今河南济源县西南)“补衮西京,诗人美之”。《诗经·大雅·烝民》赞美他说:“保兹天下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为保天子中兴生下仲山甫,辅佐君侧。山甫天生的品德和美善良有原则。周王破了衮龙袍,只有山甫能补好。)后故称补救规劝帝王的过失为“补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