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拱技术产生于什么时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2:52:55

拜占庭时期
  公元5世纪下半叶,西哥特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现今欧洲的大部分,特别是西欧从此
  陷入文明的黑夜。从建筑的角度上说很明显,大概有3、4个世纪的时间,西欧建筑没有什
  么发展,其主要的样式仍就是上面提到的三种教堂。更有甚者,这一时期统治西欧的天主
  教强调"无知是福",几乎全面否定了希腊-罗马文明。学术研究水平下降,许多技术失传
  了。罗马城中许多建筑被荒弃,甚至成了任人取用的采石场。这一点和圆明园被焚之后的
  命运很相似。

  但是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局势相对稳定。由于统治这里的是东正教
  (又称"希腊正教"),对希腊-罗马传统文化比较宽容,所以文明仍然继续着,虽然创造
  力已大不如前。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这里的建筑已形成了相当出色的风格,建
  筑史上称为拜占庭时期。
  无庸讳言,拜占庭时期的建筑仍然是以教堂为主。在前面提到的三种早期教堂形式的
  基础上,他们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好象对穹窿有偏爱。在原来厅堂式教堂的中厅顶上,
  他们要加上穹窿。象十字式教堂那样中央已有穹窿的,他们就加大跨度。但前面隐藏的问
  题就出来了。厅堂的中厅是方形的,十字的相交部分也是方形的,那么如何将一个圆的穹
  窿放置在方形的厅上呢?

  他们的对策是发明了"内角拱"(Squinch,注意穹窿是怎样通过它坐落在四方的墙上的
  )和"帆拱"(Pendentive,四个连续的帆拱。注意,它们的上面可以很方便地加上穹窿,
  而下面已经是四方的了)。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St Sophia清真寺(上图)。它原
  来的名字是St Sophia大教堂。这里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建于公元6世纪。关于
  它的历史简直可以写一本书。首先要知道它最初的设计是厅堂式教堂上面加大穹窿,穹窿
  的重量通过四个帆拱(下图中可见)传递到四个大柱墩上。但是柱墩毕竟是分离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