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店妪传的译文(急需!!)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8:56:54
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隶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

噫(怎么翻译都行,翻唉也行,翻哇塞还行),国家在边塞上的防备,经常用边土上的士兵,之所以用边土的士兵,是因为他们练习战斗的技巧要领而且不害怕不懦弱啊。一个女人(妪是老女人)尚且是这样(结合前文这个老女人的表现),那些边土士兵就更不难想象(可翻成知道,不过想象更贴近现代用语)了。近年来对边土要塞那些勇猛的战士,在上谷称为静塞,在雄州称为骁捷,在常山称谓厅子,这些都是学习战争战斗的方法而且不害怕不懦弱的人,听到外敌入侵,有的父母妻儿都来帮助安置战马整理武器(此句为互文,妻子指妻子儿女),甚至还有不披挂铠甲就去迎敌的(突出战士的骁勇善战)。近年来北方胡人来侵袭,很久都打不过上谷,就是因为静塞士兵的勇猛啊。只是恰逢戍边的将领把静塞的士兵都调管到自己的军营来保护自己,所以上谷没有守住。现在骁捷,厅子的名号还有但是兵马不多,即使招募士兵,边疆上的人也不响应,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被选中的都要回到上都(不知道是不是地名,如果不是翻译称内地或中原),离开了家乡故里的缘故啊。而且每月的军饷很少,有的甚至不能糊口。发给他们的铠甲装备都很脆弱,战马也瘦弱,不能够抵挡胡人,而那些坚固的铠甲装备和强健的战马都被更上一层的部队拿走了。到了打仗的时候,却是这些人(指装备战马很弱的边人)冲锋在前,当然他们不愿意这样做了。如果能稳定那些军队(指静塞、骁捷和厅子),让那些士兵对自己的故里有热爱的感情(或者直接翻译成让士兵热爱自己的家乡),丰厚(或增加)他们的军需给养,让他们在吃饭穿衣上富足,再给他们配上坚固的铠甲和强健的骏马,那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败?如果真的能这样(指上文定军,厚给的措施)只要有一万边土上的士兵,就可以抵挡外敌五万啊(或者直接翻译边土上的士兵部队就可以以一敌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