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库衙门里有旗人吗,腊库胡同是旗人居多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1:20:58

正如你所说旗人居多。腊库胡同是一条临近景山的小胡同,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蜡库衙门”因而得名。
自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皇宫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内务府各衙门负责。内务府有蜡库、缎库、磁器库等供应库。腊库胡同分为南北两条胡同,习惯上称为腊库南岔北岔。南岔是用来收蜡的同时制作宫蜡,制成的宫蜡就存放在北边的库房,每天按时供应皇城内使用,腊库胡同对面就是铁匠营胡同专门制作制蜡的模具。当时的“蜡库衙门设有总管1人,司书2人,接蜡兵役及杂役数十人。蜡库供应皇宫所用的宫蜡,都是用四川和广东进贡的白蜡以及黄蜡炼制而成。这两种蜡都是由一种树上生的昆虫分泌物制成的,故名“虫蜡”。
四川和广东把蜡烛原料做成十余斤的蜡坨,装在特制的木桶或用稻草捆扎,由衙门派人或陆路或水路运到京城,交到“蜡库衙门”。然后制作成皇宫所用的“宫蜡”。北京还有一些称为蜡烛胡同的地名,比如虎坊桥附近的腊竹胡同. 制蜡有四道工序:首先是熬炼,用一口大铁锅,将蜡坨放入锅中加温,把杂质提出;第二道工序是摆盘,用二三尺见方的木盘,在盘上立着若干筒形蜡模子,模子中央为空洞,为了安装蜡烛芯。蜡烛芯有灯草和棉花两种;第三道工序是上模子,将化了的蜡油,倒入模子中,放在木盘上,待蜡油凝固后,撤去模子便成了蜡烛;第四道工序是“罩红”,用配制好的红颜色,把蜡烛染成红色、黄色或五彩色等.
宫蜡从颜色上可分为红黄白和五彩等四色,宫蜡从造型和花纹上又分有“花蜡”,上面刻有龙抱柱、富贵满堂、吉庆有余等花纹,专门供皇帝批阅奏折等使用,白色供帝后大丧时用,洞房中用的蜡烛刻以五彩花纹称喜蜡。在没有电灯的年代,蜡烛照亮了黑夜,许多诗人吟诗作赋称赞蜡烛。杜牧的诗“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把蜡烛拟人化了。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更成为千古名句。
解放以后蜡库胡同改称腊库胡同。一些名人比如《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在小说中多次提到的腊库胡同,解放战争平津战役期间地下党的电台就曾设在腊库胡同49号。
如今的腊库除了南岔有一部分成为大同驻京办事处,其余部分多已成为民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