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题目 初2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8:57:29
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肆捣毁工会,农会,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致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折腰.
1.材料中反革命的口号是怎样提出的?

2.国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补充;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肆捣毁工会,农会,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致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折腰.
1.材料中反革命的口号是怎样提出的?

汪精卫(1883—1944年),广东番禺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前,代为起草遗嘱,由此获得政治资本,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人物之一。1925年7月,他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初,他抵上海后即与蒋介石面晤,又与陈独秀商谈,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为蒋介石的反革
命活动辩解。7月15日,汪精卫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实行“分共”,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最后失败。

2.国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的国民革命则不然,国民革命的性质,既然是以全民族全社会为本位,国民革命的方法,当然是联络全社会被压迫的人民,统一全民族革命的力量。详细说,就是只要服膺三民主义参加国民革命的人,不问他是属于那一阶级,都要统一在一个联合战线之下,在革命势力的内部,既不许有任何的对立,更不许有任何的冲突,集中全社会被压迫的人民,以充实革命的势力,便是国民革命的方法。至于国民革命,当然是要民众参加的,然而我们要民众参加,不是采夺取的手段,而是用感化和训练的方法。我们既不以各阶级的特殊利益为饵,而引诱其为我们的工具,更不以甚么势力做威胁,强迫民众服从。我们只在宣传主义,使民众了解实行三民主义,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民众了解了三民主义,自然会自动的参加革命,不须去夺取。总而言之,各有各的革命方法,便是中国国民革命和苏俄共产革命的不同的第三点。

汪精卫提出来的
反对无产阶级的
大资本的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