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17:41
中山是"香山"改变

纪念孙中山先生,于孙中山逝世时将香山改名为中山.

纪念孙中山先生,将香山改为中山.

历史
中山古称“香山”,据唐朝《太平寰宇志》记载,其境内的五桂山多产奇异花卉,香溢数十里,故名香山。据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地就有土著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此地属南海郡番禺县地。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此地属南越国领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此地重回汉朝中央管辖,属南海郡番禺县地,其后一直沿袭至晋朝,均是番禺县地。晋朝此地改属东官郡地。唐朝,此地设置为香山镇,隶属于东莞县地。南宋绍兴22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升级为香山县,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此时的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朝至明朝,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均被列为下县。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香山的发展,遂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同列为大县。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于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1839年,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8月16日驻兵香山县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香山的清朝驻军曾作勉强抵抗。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开放,香山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他们中的一部分,如孙中山、唐绍仪、杨仙逸、容闳、苏曼殊等日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名人。

澳门原本属于香山县。明朝嘉靖32年(1553年),葡萄牙人借机在澳门半岛定居。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人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赶走香山驻望厦村的县丞,将澳门侵占。

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广东第三个光复的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在香山发动广东的首场起义,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人领兵起义后,进攻香山县城石岐,于11月6日光复香山。民国14年(1925年),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逝世。当时位于广州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决定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月,日军陆续侵占中山县境内的一些沿海岛屿。1940年3月5日,日军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