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名词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09:50

十四行诗是英语sonnet的译名,意大利是十四行诗的故乡,起先是在民间流行的一种抒情诗体,一般早期的诗歌都是为歌唱而作的体裁。因为这种诗体便于传唱,诞生不久即盛行一时(就像中国的《诗经》),后来这种诗体被很多作家、诗人所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与但丁、簿伽丘一起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三颗巨星的彼特拉克是最早的著名的十四行诗作者。他用十四行诗抒发对劳拉的爱恋,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他的诗结构缜密,韵味隽永。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分四个诗节,前两个诗节四行一节,后两个诗节三行一节,其韵脚排列为:1221 2332 454 545(数字一样表示用同一韵)。
  十六世纪初叶,十四行诗介绍到英国,迅速在英国诗坛盛行,已至在英国诗坛成为最流行的诗体。十四行诗移植到英国后在形式上有了些变化,即十四行诗的前三个诗节为四行一节,后一个诗节为二行一节。而韵脚出现了多种排列。在英国这个十四行的诗人群体中升起了一个璀璨的新星,他以烨烨光华照亮了英国诗歌的天空,他就是莎士比亚。
  ??在莎士比亚之后,仍有不少诗人写十四行诗,斯宾塞、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他们也都写下了不少的名篇,而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的一座高峰,他的十四行诗被称作“莎士比亚式”或“英国式”,他的十四行诗的韵脚排列为:1212 3434 565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