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什么时候有的普通话?在没有普通话的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进行语言交流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16:40

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规范语法的语言。古代中国没有普通话,一般以国都所在的地方的方言作为标准音来作为“官话”。春秋战国时各国人讲话已经有很多区别了,所以当时贵族还要学“雅言”,来做为互相交流的工具。这个雅言就是周朝天子所在地的方言。
客家话近乎唐朝中原古音,唐末大乱,当时有一支中原人南下,在南方相对独立的生活着,保留了当时的语音。
宋朝的官话是开封音的古汉语,南宋逃到杭州,宫廷中还是讲开封方言,所以至今杭州话独有儿化音,为附近方言所无。
现在用北京音做标准音,是因为清朝统治期间北京话作为“官话”通行日久,各地的人都听得懂,所以用来做交流工具。

普通话的意思是普通人可以听懂的话
他的每个字都是中国汉字的标注发音
推广普通话主要是为了规范汉语
避免语言障碍
普通话很早就有了
只是近一二十年才看是推广的
在没有推广普通话时
人们的交流主要靠的是时间的磨合

我国是从1952年开始产生普通话的概念的,普遍推行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能更方便交流和发展跨地区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认识到:地方语言虽然同是汉语,但是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给跨地区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提出一套普遍接受理解的普通话是必由之路。
在没有普通话的时候大家说的方言,虽然不方便,虽然由此引发了很多失误,但是只能说只有自己家乡人才清楚理解的汉语。

普通话的历史

普通话并不是古代正宗的汉语,而是变味的汉语。
这是因为普通话是满清官话,是清朝的时候满人统治者的专用语言。英语称为mandarin。

其中man就是满族的意思。普通话是满人学习北京汉人讲明朝官话时产生的,其发音跟明朝官话已经有较大的不同,因为满人学讲明朝官话的时候,由于受满语的影响,带有了浓厚的满语腔调,发音不伦不类,在当时的北京人听起来很蹩脚,当时的明朝官话是江苏话,是吴语。

当时的外国传教士进入北京时,曾把北京人讲的明朝官话的拼音记录下来,发现只有z c s ,没有zh ch sh ,是典型的吴语特征。

语言专家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