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生生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42:38
听说26路军起义的时候,他所率领的500名死士起了重要的作用,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拥有这么多死党的。
项少龙似的人物,挺佩服的!

赵博生
赵博生(1897---1933年),原名恩薄,黄骅市滕庄子乡慈庄人。生于1897年9月7日,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4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31年12月接受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第26路军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先后联络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争取季旅2团团长黄仲岳,共同组织起义,14日宁都起义爆发,26路军17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宁都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于江西省金溪县长垣庙。

赵博生
赵博生(1897---1933年),原名恩薄,黄骅市滕庄子乡慈庄人。生于1897年9月7日,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4年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31年12月接受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第26路军举行武装起义的指示,先后联络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争取季旅2团团长黄仲岳,共同组织起义,14日宁都起义爆发,26路军17000多人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宁都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牺牲于江西省金溪县长垣庙。

赵博生(1897—1933)学名思溥。河北黄骅人。1904年,入私塾读书。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7年夏毕业。曾先后在北洋军阀的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不久,转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和共产党建立联系。1929年,在西安任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时值连年大旱,无数农民卖儿卖女,而军阀反动政府却依然猛征暴敛,面对惨景,他极为愤慨。于1930年将特种兵旅教导大队改成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入汉中,另创革命局面。事未成,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奉命南下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第三次“围剿”,均遭失败,困于江西宁都,对蒋介石打内战极为不满。“九一八”事变后,曾请求北上抗日,被蒋拒绝。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4日,与董振堂等率部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2年2月,参加围攻赣州的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