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译法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9:38:03
听说这是诺贝尔的发明,却鲜为人知.

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诺贝尔创立的“互译法”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诺贝尔是瑞典斯德哥尔摩人。他不仅在化学方面成就斐然,在语言学方面也博大精深,除了精通母语外,还通晓俄、法、德、英等语言,并具有很高的造诣。这都得益于诺贝尔自己创新的“互译法”。他学习法语时,在掌握一定法语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先将法国名著译成瑞典文,译完后,再“逆行”一遍,转译成法文;然后核对两次翻译的手稿,反复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异,加以研究和修正,直到完全掌握为止。“互译法”的实质是融会贯通。

诺贝尔的“互译法”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以思维方式创新的启迪。

一是逆向思维,变目标点为出发点。诺贝尔的“互译法”以他所要学习的法语为出发点,译成瑞典文后再转译成法文,“逆行”到目标点。这就是变目标点为出发点的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把要认识的事物、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等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目标的途径,创新发明新的事物。1819年,丹麦物理学家H·C奥斯特发现了电会转化成磁的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M·法拉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逆向思维,提出了既然电能生磁,为什么磁不能生电的问题。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打开了人类通向电气时代的大门。
二是交叉思维,变求同为求异。诺贝尔的“互译法”强调将互译的手稿反复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异,加以研究和改正,直到融会贯通。一般说来,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的过程,就是深化认识的过程,就是求异的过程。只有求异,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的变化规律;只有求异,才能认识事物的差别,或取长补短,或择优去劣;只有求异,才能有突破、有特色、有创新。如果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即使走得再快、画得再像,也不能超越前人。

在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聪明的人们总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善于继承前人的智慧,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探索和追求中,不断获取“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实现伟大的超越。(周敏)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