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是怎么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1:05:41
大家帮个忙呀,要不然我要被抽啦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但在此之前也不是说我国就没有放大的技术了,早在东汉时我们的前辈们就能加工磨制水晶石凸镜片,从而将中国眼镜的历史上推了1000多年。(明代核雕奇人王叔远要想用东汉未就有记载的古代放大镜应该不是什么难题。)但王叔远有没有用到过这种古代放大镜咱们就不知道了,至于说怎么刻的,那自然是以刀代笔,但是王叔远时还没放大镜,所以他的眼力自然也超出常人数倍。古人强调:“练字先练眼”,就是说写字不仅靠手写,还要靠眼来看,而且大部分是靠眼晴看了再写。练眼力时,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专心致志地注视某物,经常练,时间久了物体会越来越大,越来看得越清楚;特有的指功,所谓指功,是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敏锐、灵敏能力。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功夫到家了,再硬的材料都会吃刀,任何质地的材料上手一摸,就能感觉出来;特异的意念。微雕字、画笔划都很小,而且在制作时会出现粉屑,肉眼是看不清楚笔划的,这当然只能凭手感、凭意念,雕刻时笔划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必须恰到好处,一气呵成;特殊的毅力,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微雕创作更要有特殊的毅力。

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
船舱的舱顶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1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采用数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