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30 02:08:52
抗日战争精锐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做了那些调整,为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中国个阶层是如何应对的?

1938年10月21日和25日,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日比较积极,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消灭日军1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是,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国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丧失一些地方虽属不可避免,然而日军能如此迅速地推进,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

战略相持阶段的开始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战线延长、兵力分散、预备兵源枯竭,以及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被迫改变侵华的方针和策略。在政治上,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企图引诱国民政府降日反共,从而达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占领区资财,建立所谓“长期自给体制”,以克服财经困难,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在军事上,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改取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方针,对侵华兵力部署进行调整,在南京成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侵华日军(不含关东军)。为了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继续向正面战场发动了南昌、随枣、长沙(两次)、桂南、豫南、上高、晋南等次战役,但除了占领海南岛、南昌、晋南外,其他地区并无进展。自1939年起,日本陆海航空队不断向中国战略的重要目标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衡阳等地实施战略轰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与此同时,日军为保住占领区,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摧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尔后分散兵力占领要地建立据点,逐步削弱并最后消灭八路军。他们在大量伪军配合下,实行三光政策,肆意杀害无辜群众,但八路军在广大群众支援下,艰苦奋战,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使日军的进攻没有收到歼灭性的效果,而中国抗战所面临的许多艰险局面也逐一度过。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193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