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陈独秀墓的情况怎么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09:23:00
谁知道安庆陈独秀墓的情况怎么样啊

陈独秀墓在安庆市北门外大龙山麓。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独秀山人,安徽安庆人。早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倡导文学革命,宣传马列主义。1920年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12年中共一大会议上,当选取为中央局书记(后为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犯有严重的右倾投降错误。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职务,1929年开除出党。1932年被蒋介石逮捕,1937年出狱后,发表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主张抗战到底言论。1942年5月,在四川江津病故,1947年由其子迁葬于此。墓冢用白色块石垒砌,四周护以石栏。松杉环绕,幽雅寂静。旧墓碑和华表已毁。今墓已修葺并立有新碑。

陈独秀墓五次立碑的曲折经历

第一次立碑:六字情深
一般来说,人死后只立碑一次,但50多年来,陈独秀的墓碑竟换了5次。这是为什么?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逝世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终年63岁。陈独秀的特殊经历,引起人们对他是非功过的争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当时难以对他盖棺定论。
陈独秀生前轰轰烈烈,死后竟无钱安葬,幸亏江津名绅邓蟾秋、邓燮康叔侄及同乡、同学、朋友的捐助,才置了四川香楠木棺材,临时厝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此地后修复为衣冠冢)。当时,墓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前好友欧阳竟吾写的"独秀先生之墓"6个字。这是第一块碑,碑上6个字,不含姓氏,直呼先生,体现了朋友间的一往深情。
第二次立碑:子遂父愿
陈独秀生前钟爱家乡安徽的独秀山,死后仍想和独秀山在一起。临终前,他嘱咐三子陈松年说:"以后回家,把我的棺木和祖母的棺木都带回去。"陈松年哭着答应了。
1947年2月,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雇了一只浙江帮船,载了祖母、父亲两具灵柩回到了家乡安徽安庆,并将父亲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元配夫人高晓岚合于一冢。这既遂了父亲的遗愿———因为此处与独秀山不远,同时也遂了母亲生不能与丈夫同寝,死能合冢的遗愿,可谓两全之策。
千里移坟,笨重的墓碑不便运输,只好重新立了一块。墓碑很小,正中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