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咏的事迹谁知道,,请速回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43:02

杨英咏是一个随打工父母来昆明的初中学生。12岁那年,他和因故双目失明的妈妈被父亲抛下。为了生存,他学会了周末背起小木箱上街给人擦皮鞋、拣垃圾,挣钱养活妈妈;每天放学之后,他还承担了一切家务,包括照料双目失明的妈妈;他没有穿过新衣服;除去缴纳房租水电费,他和妈妈每月的生活费仅有6元钱……(新华社4月10日)

杨英咏身上体现出来的炽热的爱心,顽强的生存能力,以及笑对人生的坚毅、乐观、坦然,都让人感动不已。杨英咏用他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什么叫自强自立。他的实际也使人们不禁要问:很多人不惜金钱、不惜人力、物力,刻意为孩子打造各种优越的成长环境,可是,他们家的“阳光鸟”在哪里呢?为什么很多人家的孩子,不能像杨英咏那样做人和做事呢?

在杨英咏的成长之路上,我们看到他们母子之间真挚的感情互动:过年了,母亲给孩子的唯一美味,就是2元钱一碗的炒米线;虽然双目失明,但是母亲每天一定要做的,就是摸索着在杨英咏的作业本“家长签字”一栏里写下她的名字。而儿子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母亲活动身子。。。想想看,人世间有什么比这亲人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关爱,更能激发人不畏艰难、奋勇攀登的信心和勇气呢?杨英咏母子虽然贫寒,但是,他们信奉知识、期望读书,知道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来”。这样一种温馨的、充满着对未来人生无限遐想的家庭环境,这样一种虽历经沧桑,却仍然昂扬进取的家庭意志,无疑给杨英咏更多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相比之下,很多家长,特别是一些有钱的家长应该感到惭愧:他们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孩子送到贵族学校,放弃了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的机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还以为这就是为孩子创造了好环境;或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什么东西时兴,就给孩子们买什么;或处处宠着孩子,处处顺从孩子,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心疼得不得了;有的家长即使自己受苦受累,也从不愿孩子受委屈。家长们过度溺爱的结果,反而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骄横跋扈、傲慢无礼、自私冷漠等等坏习惯、坏脾气。家长们虽然处心积虑为孩子着想,结果却种瓜得豆,栽下龙钟收获跳蚤。这中间蕴涵的、教育孩子的道理,很值得家长们认真咀嚼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