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明白甄宝玉和贾宝玉,到底有什么联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7:52:24
不知道作者写出甄宝玉有何用意?

二人是作者光与影的书中化身。

书中有贾宝玉,甄宝玉两个人。对于贾宝玉,这位红楼的主人,现实中已有脂砚斋即曹天佑对号入座了。甄宝玉呢?由于《石头记 》仅存八十回,而他在前八十回中也很少出现,我们无从全面了解他的思想形象及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以求从他身上挖掘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东西。那么,他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型吗?我的想法是,应把焦点聚在书作者曹雪芹身上。
首先,细审脂批。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才尝哭芹,泪亦殆尽。”可见得蓄辛酸之泪,哭成此书者是曹雪芹,不是批者曹天佑,那个自比宝玉的脂砚斋。靖藏本八回一眉批:“作者秉刀斧之笔,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惟批书者知之。”研血作墨,滴泪成字,亦作者事。仅举两条批语,不难看出,作者是以心血浇注成此书,而批者从参与者的角度阅批感慨,情难自己。脂批中如此类者还有很多。在现实中,曹雪芹与堂兄曹天佑一起长大,关系至为亲密,经历了天佑相同的人情事物。所以,撰写《石头记 》时,曹雪芹自站立场,化身书中甄宝玉,并比天佑为贾宝玉,实写贾宝玉之种种。托己为彼,以己为神,而彼作影,相互传照。
有了这种猜测,接下来仍从脂批着手,试窥其意。甲戌本第二回:“(甄宝玉语)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脂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是‘遥照“,”传影’。在现实生活中,能和曹天佑有这种关系的恐怕就只有曹雪芹了。批语中曹天佑将“甄”明改为了“真”字。大概,他也明白自己“假”宝玉作为影子的身份吧!
同回:“只可惜他家几个姐妹都是少有的。”脂批:“实点一笔。余谓作者必有。”“实”字赫然醒目,似是已经把作者视为此处的“他”甄宝玉了。(“余谓作者必有”言非其家族中必有,实指心中必有“姐妹”之意。)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宝玉续《庄子》一段。脂批:“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也,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 “作者自站地步处”,一句话把作者也拉进书里来了。“贾宝玉”自然不敢续《庄子》,却是“甄宝玉”趁着酒兴,渐露真身,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