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发展的劣势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0:43:40

首先,丹东有相当一部分靠的就是和朝鲜的边贸。而现在朝鲜局势紧张,我国对朝鲜经济的限制也加大了不少。现在丹东和朝鲜的边贸已经冷下来一大半了。
还有,丹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丹东将不是辽宁发展地区经济的一个排头兵。首先辽南的大连和沈大线上的辽阳、鞍山这些城市比较受到重视,抚顺由于距离沈阳太近,几乎就要成为沈阳的一个卫星城,所以很容易受到沈阳的辐射和带动。而现在辽西又大开发,别的不说,至少政策上很扶持啊。而丹东呢?这几方面则什么也没占到。
还有就是丹东的城市定位,要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边贸城市吗?朝鲜总是那么不稳定,投资的风险很大哦。旅游城市吗?咱们暂且不跟大连比第一,除了大连外,丹东能一直在旅游方面稳居第二吗?连老二都当不成,那旅游城市的定位恐怕也有问题了。至于工业,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轻工还是重工,丹东很少有在整个省内拔尖的。
还有就是人口。我们说人口并不代表一切。但是你看一下吧,人口的多少正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希望与活力。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口就非常多吧?为什么人口多,就是因为那里的工作环境更好,薪酬更高,发展空间更大,也就是很多外地的人才都愿意去,很多本地的人才都愿意留在本地,所以那些大城市的人口就多。沈阳和大连也是个例子啊,在辽宁省内这两个城市人口最多,经济也最发达。随便举的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个朋友是东北大学的,凤城一中是他的母校。他的同班同学中,大学毕业以后回到丹东工作的,就那么两三个,剩下的全在外地和国外。这种人才外流,在段时间内是无法控制和逆转的,因为丹东现有的条件制约着。
我经常坐沈-丹线这趟火车,从沈阳开出以后,在本溪能下一大半人,车上只留一小半,再经过通远堡、凤凰城、到丹东就没几个人了。本溪是建国初期辽宁省内“沈、大、鞍、抚、本”这五个大城市之中的最后一名,现在因为各种原因,也是破落得要命,但是仍然有比丹东多得多的人口。我们就假设本溪和丹东人均创造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是本溪人多啊,这个总量本溪就比丹东要大多了。
还有一点就是丹东是边境城市,边境城市里没有大城市。谁敢把国家的命脉和重点放到边境呢?

楼上说的有道理,做为边境城市,如果有战争发生,自然这里就是成为第1战场。国家的投资少的可怜。不过这几天的丹东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慢慢来的。
香港,深圳,包括上海 这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