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鱼尾巴长了泡泡状的东西,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3:44:38
长了那些东西后鱼总是尾巴朝上头朝下地游,不怎么吃东西,不怎么动~

此病又叫焦尾病,它是由于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或供氧泵产生的细小气泡附着在尾鳍上形成,使鱼体失去平衡,严重时尾鳍充血,最后引起尾鳍腐烂。发现此病后,要将病鱼转到清水中,经过数小时,恢复正常。如已经发生腐烂,要采取浸泡治疗。如果采用加热棒,水温调得过高也是致病原因之一。

气泡病(又称烫尾病)
病因:气泡病是在夏天气候炎热时,一些大尾金鱼,如龙睛、水泡眼、红头高头和五花丹凤等金鱼最常得的一种病。此病由于水中溶氧过饱和引起。

症状:病鱼体表、鳍条(尤其是尾鳍)、鳃丝、肠子内出现许多大小不同气泡,身体失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无力游动,无法摄食。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失去观赏价值。得此病的金鱼尾鳍鳍条上有许多斑斑点点的气泡,小米粒大。严重时尾鳍上既有气泡,又有像血丝样的红线。患这种病的特征是鱼头朝下,鱼尾浮在水面。是露天大面积饲养场夏天常见的一种鱼病,室内饲养的金鱼很少得这种病。鱼体上出现了气泡,如不及时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烫过2-3次之后,大尾鳍就变成小尾了,患至变成秃尾,从而丧失了观赏价值。在炎热的夏天,池水水温高的情况下,如鱼体再有外伤,伤口会红肿、溃烂、感染疾病。严重时,尾鳍没有尾鳍膜,露出鳍刺血丝,胸鳍和背鳍也布满气泡,全身浮在水面,管理不当,过多造成死亡。
流行季节:多发于春末及夏季的高温季节。尤其在夏季,持续高温,鱼池水温增高,水质过肥,池水变成绿色,缸内浮游植物或青苔或藻类过多,光合作用过于旺盛,大量释入氧气,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

防治:1.注意水源,不用含气泡的水。2.池中腐殖质不应过多,不用未经发酵的肥料。3. 掌握投饵量和施肥量,注意水质,不使浮游植物过多。每天10点以前用竹帘或苇帘遮盖鱼池(缸),使水温不致骤然升降,这样使光合作用减弱,气泡产生减少,中午可见金鱼全躲在阴凉处。。

治疗方法:1、高温季节应注意遮阳,保持水质新鲜,可有效预防此病。 2、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排除部分原池水,或将鱼移入新水中静养一天左右。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3、用打气泵驱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