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到底是说的谁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19:06
《史记》中滑稽列传说: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般又解释:“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一鸣惊人到底说的是楚庄王还是齐威王啊?

虽然是语文教师,但我也有同样的疑问?
两者在史料上都有明确的记载,不能简单地否认一个。
我是这么给学生讲的:《韩非子》早于《史记》几百年,《韩非子》不可能借鉴《史记》的,只能是《史记》参考《韩非子》,并加以篡改的。而且韩非正好处于春秋时期,和楚庄王处于同一时代,所以,《韩非子》中的记载,可信度更高。我更看好:“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个人的推测罢了!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可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知道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对一个破坏生产的河地大夫,扔进油锅处死。接着,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来。

是齐威王
你自己用的材料就可以说明了,楚庄王说的不是“一鸣惊人”,而是说的“鸣将惊人”。
齐威王是说的:“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32363.htm

应该是齐威王,因为他确实做了些一鸣惊人的事。

一个故事,两个臣子都用来劝谏自己的君王,这没有什么稀奇的,楚庄王和齐威王都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