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建筑和宗教的关系?(主要是佛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5:01:26

zt

  塔,在古印度叫“stupa”,音译为“ 堵波”。中文叫浮图、浮屠或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冢等。它是印度佛教中埋葬佛骨和圣徒骨骸的坟冢。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从毗舍曾问佛陀怎样才能表示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罢,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如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最早的串堵波的雏形。释迦牟尼圆寂后,弟子阿难等将其尸体火化,焚烧后留下骨子五色珠,“击之不碎,色彩晶莹”,梵语称为“舍利子”,被认为是法力无边的神物。弟子按照佛祖的暗示,建
  堵波以藏之。

  印度阿育王时代(前273——前232年),阿育王把佛的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送往世界各地。这样,印度的空窣堵波便从印度的老家走向东南亚各国。后来佛教高僧、大法师圆寂后,也造塔埋葬灵骨,于是造塔成为一种风气。

  印度最大的窣堵波在桑奇(sanchi),大约建于公元前250年,艺术史上称“桑奇大塔”。它的外观很像一个巨大的倒覆的化缘钵,半球高12.8米,砌在高4.3米的圆形基座上。半球顶上有一正方形石栏杆,中央有一座三层相轮的塔刹。

  桑奇大塔的四方门楣上的石刻浮雕佛性流溢,上面雕满佛祖本生故事,富于象征意味的是:比如,一只小象暗示着“托胎”;一匹空马,象征“出家”;法轮即是 “说法”;伞盖和宝座用以代表佛;塔(窣堵波)代表“涅磐”。然而在这些神佛的象征中却包涵着人情世俗的优美旋律,尤其是塑造于北门与东门上的女药叉圆雕,她“两臂攀首树枝,悬身向外,成一无限优美的曲线,好像活的藤,使得她那胸部丰满的‘金球’,她年青躯干上的所有旺盛的肌肉,都像是飘荡于空中”(雷奈.格罗塞《印度的文明》策45页)。
  这里,显示出佛教艺术的底蕴——对灵境的崇拜和对现实人生的艺术审美。

不都是,佛教后来从印度灭亡了,伊斯兰教的建筑在里面也有很大的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