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后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6:16:16
中央10套《讲述》播放的《去大后方》的主题歌是什么啊?哪里有的下?

《去大后方》前言 南怀瑾

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从甲午战争开始,直到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正面侵略中国,人们所谓的八年抗日圣战,同时也因此而引起的“世界第二次大战”。我们国家民族在这个时期中,所遭遇史无前例的惨痛牺牲,那是无法用数字价值可以形容的。

但从历史哲学的演变来看,“祸者福之所倚,福者祸之所根。”所谓八年抗战,恰是为我们国家民族带来几千年空前未有除旧更新的转折点。从今开始,新中国的隆盛,也正因为这一关键而展开。

而当我们在抗战圣战一开始,宣布“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须全民奋起,不惜牺牲焦土抗战”的号召。我们全国上下,无论工、农、商、学各阶层的人,并不需要任何命令,都自动自发地抛弃身家财产,涌向大后方,投身国难救亡的工作。所谓奔向后方,就是转投前方。因为抗日圣战,是全方位的,去后方,向前方,它的意义跟精神是一致的。

然而这样奋起抗战,涌向后方的人群,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一部国破家亡,身世凄凉惨痛的经历。如果综合来写一部全民抗战的实录,保证比写一部几千年来的二十六史还要多出很多倍。可是经过六七十年时间的洗炼,世事浪潮的冲刷,都已化为过眼的烟云。而今剩下抗战时期的年少遗民,也都达八九十岁的垂垂老矣的暮境。

在二零零四年的二三月间,和我有三代交情,七十六岁的少友杨麟,他也正是当时为抗战而走向远方的少年。因为他也曾经身临其境,忆当年,看现在,念苦难,想如今,感慨当时上下同龄遭难的人们将随物而化,将来的后生小子,再也无法明白我们国家民族这一段历史的真相。有感于此,始有这一部纪录片的诞生,影片专为保存民族正气,国家精神而作。其中一百多位尚在的遗民故老,讲述了他们当年去后方的亲身经历,其神精足以启迪后人。

当然啰,我也是当年参与大后方抗战工作的一分子,所以义不容辞,也要表达几名话。

*****

问:那说明抗战时期你一直在怀念父母亲。

南怀瑾说:当然了!到现在还在怀念父母。但我离开几十年了,与父母没有见面。杨先生(杨麟),我给他一个代号,他做这个事(拍《去大后方》),我给他一个封号,叫做“民族孝子”。大民族的孝子,没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