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价值的客观基础和主体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37:31
如题,这样的论文应该有什么样的写作思路?

请提供写作大纲。

稿件一经采纳,待遇从优,并有追加分。
天下之大,没人肯帮帮我吗?

实践活动是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
第一,实践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方面表现为价值意识、价值观念,成为实践活动导向性和驱动性的精神动力,制约和推动着实践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主体的价值尺度,制约着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或方式。
第二,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社会连一天也无法生存,更不会有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实践看作是人类的最基本的价值或第一价值,把实践看作是人类一切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第三,成功的实践活动,必然是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并且是使人能获得实际价值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同人的需要相联系,而且更要以人在实践中对自己和社会的合乎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也就是说,价值尺度要服从真理尺度,而真理尺度要服务于价值尺度。因此,人的价值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

价值的主体特征
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
首先,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必须由人来完成,实践始终是带有创造价值的主体目的性的实践,因而人是其自身价值实现的主体。
其次,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又是其自身实现价值的工具。人只有把自己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才能够能动地驾驭物,实现人的现实价值。
因此,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