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难读难认难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1:42:42
汉字难读难认难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由于汉字这“三难”的存在,小学生学习汉字就感觉太难,学习进展太慢。老师硬灌,学生压力太大。许多学生每天留班,把老师累得够呛。整体来讲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极低,从而形成小学生知识面很窄,其后果是思维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差。因此,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文字题常常看不懂,家长帮助解读后才做数学题。
据五十年代的材料、苏联小学头四年的语文统计,单是《阅读课本》翻译成汉字就有七十三万字,而我们小学头四年语文课本,当时大约是十二万五千字,两者的比是六比一;1977年大约是八万三千字,差距拉成九比一了。
人家这七十三万字的课文中有:老托尔斯泰的二十七篇,普希金的二十三篇,米哈尔可夫的二十篇,乌申斯基的十七篇,克雷洛夫的十七篇,依萨可夫斯基的十五篇,马尔夏克的十四篇,还有契柯夫、屠格涅夫、莱蒙托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等一百多位俄罗斯古典作家和苏联作家几百年文学宝库中的原著;另外还有许多文艺性知识文章。而我们的上述课本中连一篇文学原著都没有,质量无法相比。
从比较各国小学生所受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使用汉字的国家和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差距是多么大。
又如现在有很多外国朋友,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吸收我国科学技术成果,很想学汉语,可是对汉字望而生畏。外国留学生都说,汉语学起来太难,他们的时间一半以上花在汉字的学习上。汉字为我们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设置了障碍。

屠格涅夫tyulre;7iruy

汉字难读难认难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契柯夫
契柯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契柯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年,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柯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情节朴素,进展平稳,但却富有深刻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