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什么境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7:13:46

古时读书人的目标是: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身来获得知识。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最基本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一点,才可能实现最高目录:平天下。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格物致知
发 音: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 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 例: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德之为物,是人人皆有,古今不异而亘古不易的。经上说:“惟皇降衷,厥有恒性。”惟皇指的就是至高无上的道体。降衷:就是赋与人人的自我理性。不变不易,不生不灭,永恒自在谓之恒。

明德即是道,自古及今,至尊无上的,莫过于道,难得者莫过于德,而自然万物之间最可贵的莫过于人。人为万物之灵长,可通神明,知守理仪,统万类而理万有。所以,世上最尊最贵最难得者,莫过于有道德的人了。而人类社会要达到真正的和平,自由,与平等也必然来自于人类本身的高度觉悟和自我道德修养。即现在所宣扬的文明其精神。古时所谓的明明德。文以饰外,明以达内,言行不二,内外如一,文质彬彬,可称之为文明。

要使普天下的民众都能文明其精神,就先得使本国的民众达到高度的自我觉悟。本国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