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55:08
我的研究课题...

戏剧作品根据不同的题材形式类别,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它的戏剧性。像《罗米欧与朱丽叶》这样的话剧,最重要的是语言,而对于舞剧,则是舞蹈和音乐,对于综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音乐剧或是歌剧,则是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类别的综合,其中音乐的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音乐对于戏剧的表现也不是万能的,由于西方传统音乐缺少语意的准确性,使得音乐并不适合表现事实与观念,而更适合表现心理活动和感情状态。

由此,如果一部音乐戏剧中全部是纯音乐或是纯舞蹈,那就很难被称为戏剧,而如果一部戏剧中只有语言,那么任何形式的音乐改动必然会损害它的戏剧性。这也正是音乐难以脱离语言文字而与其他艺术门类构成戏剧作品的重要原因。

当然,音乐也不是毫无语义的参考,就像动作也能表达特别的情感一样。它的抽象意念也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这是许多代积累下来的一种音乐心理反映。比如一段乐曲缓慢低沉,那就很可能表现痛苦或郁闷,而不会是欢乐和热情。因此,我们在戏剧音乐中表达痛苦,虽然不必一定要小调和缓慢的速度,但是情感却肯定存在于这些手法之中,一般而言,作曲家也不会用它们来表达热情或者欢乐,除非在一个非常虚假的情景中,或者在一个无调性的背景中。

除了音乐之外,许多戏剧构成元素都可以具有这样的作用,就像舞台布景、面部表情、灯光、动作手势等等,这些因素也往往需要融合剧本的语言才能表现得详细而准确。

虽然音乐本身的特性无法直接构成戏剧,但当音乐融入戏剧作品后,地位便不仅仅服从于剧本了,有时可以成为戏剧的主宰,因为在情感表达层面,音乐可以拓宽戏剧的表现力,具有超越语言表达的优势。正如克尔曼(Joseph Kerman)在《作为戏剧的歌剧》(Opera as drama)中所言: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白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地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

这也就是说,对观众而言,当音乐与戏剧角色或戏剧情景相结合,感受到的不仅是角色外部的动作和语言,而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状态,音乐在一个层面上的效果远胜于语言对白。由此,除非一个人在戏剧中坚持只用对话,不然很难否定音乐的戏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