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纯的黄光照射一个纯绿的物体,我们是不是什么也看不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5:10:59
我们看到的颜色,其实不是物体本身的颜色,而是它反射光的颜色。
如果假设有一个单纯的环境,没有任何外在的光线。用纯黄的光线照射一个纯绿的物体(纯粹绿,没有任何其他颜色),那我们是不是什么也看不见?因为绿色的物体并不能反射黄色的光。

你说对了.如果有背景的话,你会发现它是黑的.

还需要两个指标,就是人所在的位置和纯绿物体表面是否是理想的光滑.

纯绿的话并不是不反射黄光,而是不太吸收黄光.如果表面是粗糙的,应该还是可以看到微弱的黄光的.如果是表面光滑的,人还没有恰好站在反射角上,那么光,物体所有的都看不到,全是黑的.

是的。你说得完全正确。就象任何光线照在纯黑的物体上一样。不过我觉得好象应该是蓝色物体吧?但没关系,反正这意思,就是纯正补色。

本人曾有这方面的“经验”。我过去经常自己放黑白照片。在暗室的红光下看,绿色的就是黑的,红色的就是白的。

纯黄的光线还比较好理解,用那个波长的激光就行了,但是纯绿的物体……汗……纯粹只存在假设之中吧。而且虽说是反射某个波长的光,但是还是有一点浮动余地的。比如某物体不可能只反射400NM的光,可能是主要反射380-420NM的光,然后出了这个范围按概率来讲就是微乎其微,但也不应该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物体是反射色光才有色,那么即使绿色物体在黄色光照射下就应该说也是黄色 了,可是色光复合后就不是原来的颜色了

劳动心得
踏着晨曦去劳动,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挥汗如雨;忍着酸痛去劳动,不管灰尘弥漫,不管气喘吁吁。从楼梯扫到走廊,从墙壁擦到玻璃,一周的劳动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乐,酸中有甜,留下不尽思索。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汗水浇灌下,一栋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从垃圾散乱到窗明几净,这凝聚了我们的无尽心血。
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在家懒懒散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初上劳动课,感到新鲜。上完一天,腰酸背疼。第二天清晨,迟迟不愿起床,结果误了时间,造成恶性循环。经过几天的磨练,我已有所改变了,变得不怕脏,不怕累,俨然一个劳动者了。
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 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