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项中为什么\"和平\"不是学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57:56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他发明了炸药, 获利甚厚. 可惜, 原为开矿之用的炸药, 后来被用于战争, 因而杀害了太多无辜者. 正因此故, 诺贝尔临终之时, 良心大大不安, 于是立了遗嘱, 劝人类勿用其发明的炸药再作杀人之用, 并将所得利益存在银行, 以其每年所生利息金数万金镑, 献给世界科学发明人, 作为和平奖金. 每年科学界都有一次诺贝尔奖金之配给. 凡是本年最大发明, 能在和平上有大贡献的人, 即可得酬.

虽然如此, 诺贝尔的和平奖并没使这世界更加和平; 反而人类在20世纪爆发了两次最残酷的世界大战. 这事实说明科技的进步并不代表人类思想的成熟, 亦非表示人类本性逐渐文明. 活在城市里之人的人性, 并不比活在深山野林的原始人更加文明. 在原始森林里, 人以原始的方式彼此斗争; 在文明的社会里, 人以“文明的方式”彼此斗争. 人的原本罪性从原始时代到现代都是一样.

话说某人家里, 打翻了一瓶蜂蜜. 一群苍蝇被蜂蜜的香味招引而来. 它们停在蜂蜜上, 大吃特吃起来. 最后, 它们的脚却被蜂蜜牢牢粘住, 翅膀也张不开, 完全飞不起来. 当它们快要死的时候, 才大声叫道: “唉! 我们都是傻瓜! 为了一点儿小小的快乐, 不惜毁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上述故事指出, 苍蝇的本性是喜欢蜂蜜的, 而它们按着本性去行, 结果陷在死亡的陷井中. 照样, 人类的本性原是倾向罪恶的, 喜欢“罪中之乐”(来11:25), 若我们按着本性私欲行事为人, 我们都会陷在罪的网络中, 正如雅各所说: “但各人被试探, 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私欲既怀了胎, 就生出罪来. 罪既长成, 就生出死来”(雅1:14-15). 圣经在别处也清楚表明: “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 “人人都有一死, 死后且有审判”(来9:27). 在审判时, 有罪的人如何能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得住呢?

自人类始祖亚当犯罪以来, 罪就入了世界, 玷污了人类的本性, 使它倾向罪恶而非良善, 这就是为何俗语说: “学好三年, 学坏三天”. 没有父母老师教导孩童贪心、妒嫉、纷争、说谎等恶行, 但孩童在年幼时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些不良行为. 人类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