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姥姥这个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最近在太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0:37:43
最近在太原,很喜欢吃莜面栲姥姥
想知道这个名称的来历
啊,我只是想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啊,谁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但我也喜欢吃。

学习,学习。有会的说说

“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明间叫“栳栳”。是用竹蔑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莜面”的原料叫“莜麦”,也称“燕麦”,“玉麦”,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上党沁源首屈一指的粮食品种。它不仅有耐饥抗旱、保肝保肾、造血及增加免疫之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目清、美容之功效。可提高智力,降低胆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事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药物,故也称“莜面”为长寿食品、绿色食品、黑色食品。

“莜面”可制作十几钟花色品种供人们享受。“栲栳栳”是十几个品种的代表。其制作关键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掌握火候。莜面必须滚沸的开水和面坯,开始和面边倒水边搅拌,使莜面雪花状时,也就是面盒内只有十分之一的干莜面,稍凉即可用手和成面团,用湿布盖住稍许时间,揪成小块再放入蒸笼里蒸熟取下,趁热搓条,揪成猫舍形状的又薄又匀的片儿,接着用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筒形,一个挨一个整齐地排立在已备好的蒸笼上,象蜜蜂巢一样,放在沸水锅上蒸10分钟即熟。蒸时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栲栳栳”不熟,吃着带沙感,蒸得过火了“栲栳栳”则软瘫立不起来,吃时则无筋,味欠色减。现将“栲栳栳”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配料:莜面500克,白面少许,肥瘦羊肉500克,食油50克,花椒水100克,干辣椒5个,酱油50克,精盐15克,葱,姜,胡椒粉,香菜,桂皮各少许。

二、制作:①打卤:将羊肉剁成粒。②炒锅放素油烧热,放花椒、桂皮炸出香捞出不用,投入姜,葱末,煸出香味,放入肉末炒至八成熟,投入酱油,精盐,辣椒末和鲜汤,胡椒粉改小火煨至羊肉酥烂即成浇头。③制栳栳:将莜面倒入盆内加适量白面搅匀,倒入开水烫面,边倒水边搅拌,趁热揉成若干个小面剂,逐个在铁皮案上推成猫舌状,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薄片,用右手揭起搭在二拇指上,卷成中间空的小卷,竖在蒸笼里,依次摆放,上急火蒸10分钟即可。④食时,将栳栳盛在碗里,浇入卤汁撒上香菜末即可食用。

三、特点:制作精致,吃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