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一下:北京前门大栅栏为什么读作大shi(2)lanr(4)?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2:10:04
北京前门大栅栏为什么读作大shi(2声)lanr(4声),而不是大zha(4)lan
主要是想问问这个发音是不是从满语引申来的,如果是满语发音,有何证据?

关于“大栅栏”地名来源 ,至少我们的上一代就考究过,没有任何满语的因素记载。曾有语言专家提出:“大栅栏”是大市场栅(zha)栏儿的简称,但没有被广泛认可。

“大栅栏”地名来源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成为这条街的名称。

大栅栏儿(dashilaner)是北京的方言,但是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几百年了,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名词,一种概念。这和一般的日常用语中的方言是不同的。北京是有一个地方叫大栅栏(dazhalan),但是那是西长街的一条胡同,另外 一个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现代汉语的周一民教授认为:大栅栏的读音属于地名的特殊读音,历史悠久的“DASHILAN”读法属于保留古音。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地名名词规范,但播音教材中都专门谈到应读为“DASHILANER”。

后边的儿化音可以解释成是北京语言的特色,至于中间的栅,可能也是民俗吧,我也很好奇这个问题。

地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