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管馒头叫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5:44:40
宋代的时候,称包子为馒头,我想知道,在那个时候,管现在的馒头叫什么?最好注明出处

包子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包子历史上也称“面玺”、“玉尖面”、“馒首”、“肉馒头”等等,是发祥于中国的主食食品。
从三国时代诸葛武侯征蛮之后,自宋代起,馒头原本是有馅的,后来了区别,在北方地区对有馅者称为“包子”,无馅者称为馒头。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论有馅或无馅统称馒头,至今亦然。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禽肉馅面食。据《事物纪原》载,诸葛亮南征孟获,渡泸水时,邪神作祟,按南方习俗,要以“蛮头”(南方少数民族的头)祭神。便下令以麦面裹牛羊猪肉,做如人以祭,始称馒头。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包子。
宋代人把包子看成好东西—当然,那个时候还叫馒头。说起来有意思,曾经专门去考证过包子、馒头这两个词的演变。因为古代是没有包子的,只有馒头,而馒头是面皮裹了肉,恰是我们现在的包子。如果《三国演义》可以徵引的话,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是为了祭南征途中涂炭的生灵,便用面裹了肉,做成球形比拟人头,投到水裏,名曰馒头。南宋的时候还可以确定所谓的馒头是有馅儿的,因为岳珂有两句馒头诗,道是: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可以为证。又确知清朝的时候,有肉馅的馒头已经被称为包子,有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为证。只是一直没有考证出来什麼时候以及为何用包子代替馒头的称呼。我的猜测是,胡人本好面食,模拟关内汉人做馒头,因为是好吃的东西,可是关外毕竟条件恶劣,不能常吃肉,吃法又粗糙,不耐芳弄肉馅,於是乾脆不包馅了。而他们还管这个叫馒头,却把不常见的有馅的东西叫包子。清兵入关以后,这种叫法也跟著流行起来,反而代替了原本的称呼。不过还是有留存的,苏州话裏,小笼包子是被称作小笼馒头的.

还真不知道 只是挣2分而已

吹饼

我怎么知道 管他呢 说不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