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存货模式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50:53
为什么要在机会成本=转换成本时,现金持有量为最佳?

现金持有量的存货模式又称鲍莫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William Baumol)提出的。他认为,现金的管理与存货的管理是一致的,所以借用了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存货模式将现金视为一项特殊的存货,假定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稳定可预测,在需要现金时可通过有价证券的迅速变现来取得。存货模式中与持有现金有关的成本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投资收益,通常用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表示,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转换成本是指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的固定成本,与交易次数呈正比。管理成本因其相对稳定并同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将其视为无关成本而不予考虑;由于有价证券可随时转换为现金,无需考虑现金的短缺成本。因此,存货模式只考虑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即指使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计算公式为:
  TC(Q)=Q/2×K+T/ Q×F
  其中:K:有价证券的机会成本率;F: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的交易成本;Q:每次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的数量;T:一定时期的现金总需求。
  现行存货模式存在的问题
  存货模式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之上的,这些假设条件与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列举以下五点进行说明。
  模型中假设一定时期内企业未来所需现金总量稳定且可预测,现金支出平衡,波动较少。而实际情况却是,企业近期的现金预测准确率较高,远期的预测率较低,如要确定远期的最佳现金持有量,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往往有误差。另外,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支出都不均衡,如发放薪酬、支付购货款、购置固定资产、偿债时的现金支出额远远超过平时用于日常开支时的现金支出额。
  模型假设企业所需现金均能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得以实现,且有价证券可随时变现补充现金。而实际中大多数企业的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或外部融资,并不主要依靠有价证券的变现获得。而且,有价证券的转换也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因为企业是否买卖有价证券,不仅要看企业对现金的需求还要看有价证券的收益。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在股价达到最高点时,即使企业不需要现金也必须抛售;同样,在股价达到低点时,卖出有价证券会产生损失,这时可向银行借款解决现金的需要,等股价上涨后再卖出,所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