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与C++中的面对过程和面对对象有什么区别。编写等程序不是为了一种目的的吗?为什么还分这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8:06:44
知道的请说,无限感谢

面向过程(Process Oriented)这个词是在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出现之后为与之相对而提出的。其实它在以前基本被叫做“结构化编程”。
早期的程序设计,大量使用共享变量(全局变量)和GOTO语句一类的东西,后来有人证明所有有意义的程序流程都可以使用三种基本流程(顺序、选择、重复)来实现,并提出“GOTO有害说”,从此人们进行编程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每种语言都提供这些基本控制结构的实现方式,并提供把数据访问局部化的能力,以及某种形式的模块化/分别编译机制。在这些基础上,人们所进行的编程活动基本是通过写用于不同目的的功能函数/过程来实现,故称为“面向过程”。
面向过程开发方式是对计算机底层结构的一层抽象,它明显把程序的内容分为数据和操纵数据的操作两部分。这种编程方式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开发和优化。C 语言所提供的机制就是典型的结构化编程设施。
面向对象是继结构化革命之后的又一次软件开发方式革命。面向对象的主要思想是基于抽象数据类型的(Abstract Data Type, ADT):在结构化编程过程中,人们发现把某种数据结构和用于操纵它的各种操作以某种模块化方式绑定到一起会非常方便,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编程时数据结构的接口是固定的。
如果对抽象数据类型进一步抽象,就会发现把这种数据类型的实例当作一个具体的东西、事物、对象,就可以引发人们对编程过程中怎样看待所处理的问题的一次大的改变。抽象数据类型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其核心仍然是数据结构和算法。而面向对象方法直接把所有事物都当作独立的对象,处理问题过程中所思考的不再主要是怎样用数据结构来描述问题,而是直接考虑重现问题中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面向对象革命的最重要价值就在于改变了人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可以接受其他对象传来的消息,也可以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有的语言静态类型,决定了对象可接受的消息的范围,这称为对象的类型的接口。有的语言中对象可以接受任何消息,但只对其有意义的消息进行反应。对象中可以包含其他对象,这成为“聚合”,对象可以被当作其他类型的对象,这要求对象的类型“继承”另外的类型。对象只能通过其所提供的接口来进行访问,其内部具体实现是不可访问的,这成为“封装”。面向对象方法的三个核心要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