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谶纬”一词的用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1:27:48
“谶”是方士把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言;“纬”对“经”而言,是方士假托孔子用诡秘的语言解释经义的著作。

——如上解释,“谶纬”一词应属名词,但近来看到某些文章将谶纬”一词作动词用,如:我们不可以随便谶纬一件事情。

这样的用法对吗?请赐教!谢谢!

谶纬(汉语拼音:chèn wěi)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彻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其实有许多词都可以名作动使用的 我觉得这样的用法没什么不可

谶纬 汉代流行的迷信。“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名“符谶”、“符命”,有的有图有字,名“图谶”。“纬”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起源很早。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时已出现“亡秦者,胡也”等谶官。汉初京房易学、齐诗、公羊传中已有后世纬书的成分。谶纬大体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根据,主要把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为封建统治说教。在西汉后期盛行。王莽和光武帝就分别利用图谶或“符命”作为“改制”和“中兴”的合法根据。东汉时达到极盛.东汉章帝召集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写成《白虎通义》,进一步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合在一起,使儒学神学化。东汉末期渐衰,但直至隋炀帝正式禁毁以前,仍断续流行。谶纬大部分失传。在《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保留有纬书的一些片断。除去其中迷信部分,在天文、历数、地理知识等方面,也包含着某些科学史的资料。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由此可见,谶纬不能作动词用。但这样类似的错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就不要太计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