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精确的法历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干石新经》是谁写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2:57:06
不一定要全说完,说一个也行,我明天要交作业呀!拜托,帮帮忙吧!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行用时间最长的历法。从元代颁布开始,历经整个明代,一直到清初的360多年中,行用的历法实际上都是《授时历》,只是名称有所变化而已。

《授时历》之所以沿用这么长时间,和它的计算精度非常高有很大关系。首先,它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确的天文资料,如它的回归年的长度365.2425日,这和现行的公历所采用的数值是一样的;其次,它吸收了《统天历》首先发现回归年的长度在逐渐变小的观点,规定一百年中回归年的长度减小0.0001日,虽然这个数值有点大,但它与《统天历》相比,还是要精确一些。

另外,《授时历》废除了沿用了上千年的上元积年和用复杂分数表示天文资料的办法,不仅大大简少了计算量,也保证了计算精度。《授时历》在计算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如为了对太阳、月亮的不均匀运动进行改正创造了三次插内插法;为了进行黄道和赤道宿度之间的转化以及太阳视赤纬的转化,而创立了类似球面三角法的数学方法。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书里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其中l2l个恒星的位置已经测定,这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星、土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发现了它们的出没规律。相传石申著有《天文》八卷,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800个。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古书上关于夏朝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对天象的观测中,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被证明是可靠的。现在世人通称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载人鲁国史书《春秋》中,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记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天文学专著,齐国人甘德著《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写了《天文》八卷,后人将它们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书中还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有121个的位置现在已经被测定。甘德还用肉眼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