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堂人形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2:24:19
名堂人形图的作者是谁?求答案 谢谢

唐代是中国医学大发展的时期。唐太宗时,官方主持修订的《明堂针灸图》是针灸学方面的集大成者。公元630年,《明堂针灸图》完成,送呈御览。唐太宗仔细看了这本书,发现人体背部为五脏经络孔穴集中之处。联想到唐律中笞刑要鞭打罪人的背,唐太宗决定,以后笞刑不得鞭笞罪犯的背部。

在中国古代刑法史上,隋唐时期的刑法不断规范、不断减轻,这同医学,特别是针灸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志愿者”医生一针见奇效 针灸“明堂”打动高官

《明堂针灸书》的成书全归功于官方主持修订者李袭誉亲身经历的一次针灸“奇迹”。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河南,命李袭誉“出镇潞州”。当时一些医生被朝廷聘为“征士”,临时随军但无官职,类似于今天的“志愿者”。其中一个征士叫甄权。甄权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医生,尤善针灸。

当时甄权正好完成了他的得意之作《明堂人形图》,拿给李袭誉看,可惜的是,李袭誉对针灸全无认识。不过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令李袭誉对甄权的态度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

深州刺史成君绰突然患病,脖子肿大、喉管闭塞,一粒米都咽不下去。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三天,有人将此事告知了李袭誉。李袭誉立刻命甄权诊视。甄权“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即饮嘬如故。”此后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声名大噪,缙绅们竞相描写,一时流行。而李袭誉从此就将针灸奇效牢记心中。

贞观初年,李袭誉官至少府监,有机会向皇帝称述《明堂》之妙。皇帝下令由他牵头,加上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等,将甄权的《明堂人形图》加以校订,又将校订后的版本交给甄权过目审定,最终形成了唐太宗手中的《明堂针灸图》。

有示意图就是有“名堂”

《明堂人形图》是一本有文有图的针灸书,以图为主;以之为基础的官修《明堂针灸图》也是图文并茂。出现有“插图”的针灸医书,是唐代的一大发明。其实“明堂”一词即包含了“挂图”、“示意图”的意思。敦煌文献中的《明堂五脏论》说:“明堂二字,其义不轻。明者,命也;堂者,躯也。立形躯于世间,着明堂而医疗。”另一医家杨上善也说过:“《太素》陈其宗者,《明堂》表其形也。”也就是说,明堂即专门为针灸而作的人体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