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5 11:08:47
拜托各位了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全书共294卷,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4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很明显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此书引起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醒思,史学家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这一个特点由书名也可看出,“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据资料记载,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成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史家,可谓一时之选。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通鉴》,负责检订文字。此外,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与资治通鉴目录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通鉴》编修工作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通鉴》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作为全书的骨干,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

此书写作时间据资料记载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1084年)才完成,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对后世的影响

《资治通鉴》与《史记》并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清代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通鉴》成书不久,其体例就被争相仿效,著名的有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南宋史家袁枢读《通鉴》,因分事立目,钞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