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利用南极冰山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35:08

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临海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南极洲的格陵兰周围。冰山大多在春夏两季内形成,那时较暖的天气使冰川或冰盖边缘发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仅从格陵兰西部冰川产生的冰山就有约1万座之多。在冰川或冰盖(架)与大海相会的地方,冰与海水的相互运动,使冰川或冰盖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还有一种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发快,使其变成水下冰架,断裂后再浮出水面。大多数南极冰山是当南极大陆冰盖向海面方向变薄并突出到大洋里成为一前沿达数面公里长的巨大冰架,逐渐断裂开来而形成的。冰山产生的速率在北冰洋为每年280立方公里,在南极为每年1800立方公里。大多数冰山的比重为0.9,因此其质量的6/7在海面以下。北冰洋的冰山高可达数十米,长可达一二百米,形状多样。南极冰山一般呈平板状,同北冰洋冰山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巨大。长度超过8公里的冰山并不少见。有些甚至高达数百米。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冰山是B15。2000年3月,它从南极罗斯冰架上崩裂下来。它的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公里)还要大。 现在,这座冰山已经分裂,分别命名为B15A和B15J,仍然在罗斯海上缓慢地漂移。冰山冰的平均年龄都在5000年以上,可以说那都是没有受过工业污染的干净的冰。冰山在高纬度地区能维持10年之久,但如果漂向广海则一二年内就会没有了踪迹。冰山运动的主要动力是风,其次是洋流。冰山在风速影响下,有的可达每日44公里的运动速度,这主要取决于冰山高出水面部分的形状。冰山可以将陆地上的某些物体甚至动植物活体从其来源地区搬运到数千公里以外,科学们根据大洋内的沉积物,就可推断万年以前冰川分布情况。冰山对航行造成威胁,而且有些露出水面的部分过小不易发现。一般只在海面平静时,不超过1.6公里时能够发现。目前使用雷达和声纳的方法跟踪冰山,每日向过往船只提供两次报告。冰山是极为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惜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利用它们。

会带来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