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洞 徐弘祖 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3:43:11
洞辟两门,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经外洞而去。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老妇人家,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隘五六丈,辄穹然高广,一石板平庋置放洞中,离地数尺,大数十丈,薄仅数寸。其左则石乳下垂,色润形幻,若琼柱宝幢,横列洞中。其下分门剖隙,宛转玲珑。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可容入矣。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仅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约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

谢谢了!

山洞开辟了两个门,一个朝南,一个门朝西,都通向外洞(洞外的洞)。轩敞空旷,就像广阔的地面罩着半球形的罩子上,四面的屋门都开启以后,不再是那种房屋曲折过道狭小的景观。石柱子蜿蜒不绝,石钟乳向下垂着,展现出种种奇异的形状,“双龙洞”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流水从洞的后面穿过里门从洞的西边流出,流过外洞远去。俯视水流出的地方,水深只不过一尺五寸,瑞峰(人名)替我从潘姥(姓潘的老太太)家借来浴盆,于是我脱掉衣服扔进盆中,光着身子趴在水里推着盆子进入窄洞。窄洞长五六丈,(穿过窄洞以后)就空间又高又广,一块石板平放在洞中,离地好几尺,长好几十丈,厚只有几寸。石板的左边是下垂的石乳,色彩园润形状变幻,就像玉柱宝塔,陈列在洞里。石板的下边分出许多洞口缝隙,曲折玲珑。逆着水流再向前进,水洞更加低,容不下人了。水洞旁边有一个小孔流水不断,孔的大小只能容下一个手指,水从里边流出,用嘴接住,甘甜冰凉与一般的不同,估计内洞比外洞更加深广。

翻译:
在玉虚宫东,《仙都》“在独峰之东,灵泽庙左,磐石横跨山涧中,其下空洞通人,虽大旱清流不竭。宋绍兴间久旱,玉虚道士(大成)先生望其所,见两巨蛇盘旋石上,饮水不去,遂视之,雷雨随至,合境沾足,由是得名,立祠祀之,洞内左有阴穴,横穿而上。昔尝有人明炬而进,莫穷其源。至今旱祷必应,时行沛泽,或见雷光。洞前涧水深处,即古所谓游龙泓,又曰龙泓洞。宋胡志通,大魁王十朋俱有题咏。”王十朋诗云“皇都归客过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洞边龙泓片云近,山分雁荡一峰孤。香清天上碧莲落,音好林间青鸟呼。天遣林泉慰吾辈,不容身世老迷途。”明代中期田姓入住板堰,每逢岁旱,常在此洞祈雨,故龙泓洞又俗称板堰北海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