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不闲莲花落子的什不闲和莲花落子各当什么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7:49:53

“什不闲莲花落”指的是太平歌词!

  “莲花落”的表演形式起源于唐五代的“散花乐”。莲花落曲牌原是当时寺庙僧侣们咏经时所唱的一种曲调,由于僧侣们出寺募化时也唱此调,于是传入民间,流浪的乞丐们亦学唱此调行乞,莲花落的演唱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宋代《五灯会元》中已有“乞者唱莲花乐”的记载,在元明时出现了“乞食莲花落”和“四季莲花落”的曲谱,在此时期莲花落的演出形式和曲调还被吸收运用到各种戏剧、传奇中,主要曲目是《曲江池》、《货郎旦》等剧目。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帝都喜欢听莲花落,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莲花落的演唱有大口莲花落和小口莲花落之分,大口莲花落即为乞丐行乞时所唱的曲调。其唱腔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手执牛板骨互相击打伴奏的表演;现发展为数来宝的形式。另一种是手执竹板击打伴奏的形式。虽然两种形式的伴奏乐器有所不同,但表演时内容都是“现挂”,即见景生情,现场编词。小口莲花落是清朝建都后,旗人子弟和艺人们所唱的曲调和八旗子弟演唱莲花落。主要是因为乾隆、嘉庆时期,皇宫大内的帝王们喜听喜看莲花落所致。他们所唱的小口莲花落在词句和音乐上都有较大的改进,表演和唱法都比较讲究,不但曲调已成定式。独具特色,而且吸收了流行的一些小曲和曲牌来丰富莲花落的音乐,后发展成以说唱表演为特征的曲种。演唱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单曲”是由一人演唱为主,伴奏乐器是用一副大板和一副节子板伴奏演唱。二为“群曲”,由二人或数人演唱,演出时有简单的化妆和道具,并且还有打击乐伴奏,夹白带唱辅以帮腔,表演形式形同小戏,又称“彩扮莲花落”或“莲花落群曲”。在鼎盛时期,“什不闲.莲花落”曾做为专演到各堂会演出,常演的曲目有《秋景天凉》、《摔镜架》、《百虫名》等。由于莲花落的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曲种。

  ??“什不闲”或称“十不闲”,也叫“天平”,“诗赋弦”。在明末清初流传相当普遍,清康熙年间,《百戏竹枝词.十不闲》中写道:“凤阳妇人歌也,没一桁,若移架然,上铙、鼓、锣各一,歌毕,互击慰藉为节,名打什不闲”。这种表演形式在京东一带在各种花会表演中处于前列,据《京尘杂录》卷四记述:“内城无戏园,但设茶社,名曰杂耍班,唱清音小曲,打八角鼓什不闲,以为笑乐”。可见这种表演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有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