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说“三”道“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23:42:19

说“三”道“四”
闲暇之时,翻阅书籍,偶然发现:人们对于三和四这两个数字有着极大的好感。
据史料记载,古代将天为“一”,地为“二”(水陆合而为三),天地相加成“三”。物有气、液、固“三态”,天有日、月、星“三光”,人有精、气、神“三宝”。空间有三维,一季有三月,一日有三餐。我国有儒、道、佛“三教”,宗教中有圣文、圣子、圣灵“三俭”等等。
“三”不仅作为一个数,而且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因此中外文学名著自古以来就出现了许多“三部曲”以及“三进”、“三打”、“三让”、“三顾”、“三气”、“三借”等故事情节。汉字也就有了三人成众、三石成磊、三口成品、三木成森、三水成淼、三火成焱、三日成晶、三金成鑫之类的变化,字意更趋完整。成语中有三心两意、三长两短、三头六臂、三令五申、三思而行、三位一体、三人成虎、三番五次、三皇五帝……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等与“三”有关的俗语。细细品赏,其味无穷,其意深远。
而对于“四”,则有另一番说法,谓之周全、称心,事事(四四)如意矣。故岁有春、夏、秋、冬“四季”,面有东、南、西、北“四方”,经书上称地、火、水、风为“四大”,人的双手双脚叫“四体”。古诗以四式为主,五言七言绝句流传众多,五律七律名篇交相辉映。西天如来旁必是四大金刚,《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四人为伍,西天取经。古代文房有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四宝”,古代文人操琴、棋、书、画“四艺”,汉字书法有真、草、隶、篆“四体”,国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古代贵族有诗、书、礼、乐“四术”,古代儒家评论人物标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北宋文坛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名门”,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明永南四才子”……至于其它方面诸如“四绝”、“四大奇观”、“四大名花”、“四大名绣”、“四大石窟”之类的,举不胜举,真是魅力无穷。
纵观“四”,我们可以发现,当时及后来人们评定的名人名物名胜等远不止这“四”个名次,只是人们把“四”视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沿袭下来,约定俗成。
这些“三”与“四”,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结晶,“三”与“四”的用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