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惠帝 朱允文 之去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0:54:17
祖朱元璋为屏藩帝室,将诸子分封为王,镇守要害之地,各王拥有甲士三千人至一万九千人不等。镇守北方边塞的诸王因参与对蒙古的用兵,有权节制诸军,势力渐强。皇太孙朱允即帝位,诸王尾大不掉,乃用齐泰、黄子澄计,先后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形成对燕王的压迫之势。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以讨奸臣齐泰等为名,于北平(今北京)起兵,号称「靖难」。首先袭击大宁,与宁王朱权联兵,先后与官军在真定、河间、济南、东昌等地发生激战。燕军虽得地,但旋得旋弃,战死者甚多,而官军军源颇盛,时时告捷。因宫中宦官不得意者密谋拥戴燕王,告以京师空虚。燕王决计乘间疾进,逾城不取,直趋京师。建文四年,燕军先后在灵璧(今属安徽)等地大败官军,六月,渡江,下镇江,直逼京师,守军迎降。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即位,是为成祖。
建文帝=到底是逃亡了还是被烧死了?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存亡海外,将成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

朱允炆史称建文帝,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朝乾隆年间,被追谥为恭闵惠皇帝,所以建文帝又史称明惠帝。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燕军渡过长江,兵临城下。此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齐泰、黄子澄借募兵为由,离京奔广德、苏州。左都督徐增寿密谋私通朱棣作为内应,被朱允炆察知,亲手将他砍死。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穗和大将李景隆私自开门降燕,让燕军杀入城内。朱允炆闻报,流泪说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人,他们竟在紧要关头背叛于朕。”忠于建文帝的御史连楹假意投降朱棣,挨近马前行刺不成被朱棣所杀。朱允炆听说后叹道:“如此忠臣,朕却不重用,这是朕的过错,悔之不及,朕还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吗。”说完拔刀就要自杀,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无奈,又见警报迭传,下令纵火焚毁皇宫,朱棣杀入宫中,搜寻了三天,始终没有找到朱允炆。追问内侍,他们也不知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他下令纵火后就不见了踪影。马皇后和大多数妃子、内侍都被烧死,内侍们怕朱棣不信,找了一具残骸说成是建文帝的尸骨。朱棣命人从灰烬拨出残骸,已是满身焦烂,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礼殓葬。

此时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帝位,年号永乐。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作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关于建文帝的生死,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