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鸥的体貌特征,栖息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20:43:02

遗鸥
Larus relictus

属于鸥科。

中型水鸟。全长44厘米左右。上体灰色。头、上颈黑色;眼上下各有一半圆形白斑;颈项、腰、尾白色。初级飞羽,以白色为主,具黑斑,次级飞羽银灰色。下体纯白。嘴、脚暗红色。

栖息于大型水域。主食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及草叶。筑巢于沙岛上,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为材。5月中下旬产卵,每窝2~3枚,灰绿色具黑斑,卵色变异大。孵卵期24~26天。雏鸟约40天后具飞翔能力。

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甘肃。遗鸥为世界濒危物种,近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比较稳定的繁殖种群,为世界已知最大的群体之一,应严加保护。

遗鸥冬羽和亚成体体羽与棕头鸥、黑嘴鸥、红嘴鸥等鸥鸟极为相似,野外不易识别。借助于长焦镜头,此次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意外拍摄到遗鸥,并鉴别出其为第一个东亚成鸟。

遗鸥是鸥类中被最迟发现的一种,是人类认识最晚的鸟之一。1971年遗鸥被确认为独立种,当时它的种群数量不满1万只,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上世纪9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大量遗鸥的繁殖种群,它才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从那时起,中国的遗鸥繁殖种群便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鸟类学家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由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环境恶化,遗鸥已经变得极为少见。遗鸥在国内的繁殖地主要在内蒙古,但遗鸥的越冬地及其迁徙路线始终是个谜。此次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意外发现遗鸥,并拍到其野外照片,证实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南北乃至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地。

目前,对遗鸥鄂尔多斯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课题,中科院将其列入重大研究项目,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给予了合作和帮助。由于缺乏鸥类的专项调查、野外识别较难、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滩涂面积大难以进入等原因,对遗鸥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迁徙停留时间等缺少第一手资料。为此,保护区科研人员在今后几年将开展遗鸥的专项调查。

遗鸥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繁殖地有4处,分别为我国内蒙古泊江海子、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俄罗斯赤塔的托瑞湖、蒙古国的塔沁查干淖尔。泊江海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